思考一句自相矛盾的諺語

羅蘭•克拉克(Roland Clarke)(https://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clarke/contact.html

 

引言

60年前,吉姆•伊里亞德(Jim Elliot)說,「為了得到他不能失去的東西而付出他不能留下的東西的人不是傻瓜。」這個悖論呼應了耶穌的智慧,「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靈魂下同)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馬可福音8:36;約翰福音12:24-25)

吉姆•伊里亞德真實地相信並追隨耶穌,作為殉道者捨棄了自己的生命,使瓦歐達尼(Waodani)人能夠聽到並通過耶穌基督獲得永生(eternal life)。2005年,一部展示伊里亞德和他的團隊夥伴的生活工作(包括他殉道的驚人影響)的電影和書被製作出來,名為《長矛的尖端》(End of the Spear)。這部電影「是為數不多的獨立發行的基督教電影之一,在其發行的前三個週末賺了超過100萬美元。」(維基百科文章)(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d_of_the_Spear

關於「拯救/失去」我們世上生命的悖論有一個更廣泛的應用:我們可能緊緊抓住世上的財產,不與窮人和有需要的人分享。這種吝嗇是愚蠢的。正如經文所說,「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施比受更為有福。」(箴言11:24-25;使徒行傳20:35;路加福音6:38;馬可福音10:21-30;路加福音14:12-24;申命記15:10)

同樣,阿拉伯諺語智慧說,「如果你做善事,你的家將永遠富足。」(注意: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而是在最真實的意義上,屬靈上的富足。)庫爾德(Kurdish)人的一句諺語也許更好地抓住這個悖論的精髓,「你所付出的,你終將留下。」當我們把我們的生命傾注在對他人的犧牲性事業時,我們不是變得貧困枯竭,而是在最真實的意義上,在屬靈上得到富足和福氣。

 

發人深省的說法

約翰福音第4章敘述了耶穌如何在井邊遇到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並通過向她提供「活水」(living water)激發了她的好奇心。他解釋說,「活水」實際上是神的恩賜,是「永生」(eternal life),並補充說,喝這種特別的水的人將永遠不會再渴。她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認為她將不再需要「來這麼遠打水」。這種令人費解的、甚至是難以捉摸的關於「活水」的文字描繪,與神在每個人心中埋下的對「永生」(eternity)的渴望產生了共鳴。(傳道書3:11)

在另一個場合,耶穌提出了一個類似的發人深省的悖論:「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10:44-45)

耶穌將自己的生命作為「贖價」(ransom)捨棄是什麼意思?詩篇作者在大約900年前就提供了一條線索,指出了一位付出所需贖價的救贖者的盼望所在。「我要側耳聽比喻,用琴解謎語。在患難的日子,奸惡隨我腳跟,四面環繞我,我何必懼怕。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叫他長遠活著,不見朽壞。因為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只可永遠甘休。…只是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因他必收納我。」(詩篇49:4-15)注意對永生的暗示,即「長遠活著」(living forever)。

在約翰福音3:14-16中,耶穌用一個令人費解的類比談到了永生,「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舉起來」(lifted up)這個表達是什麼意思?我們知道,耶穌在十字架上被「舉起來」,為罪人捨命作贖價。(約翰福音1:29)他作為一隻完美的羔羊被殺,滿足了摩西律法規定的贖罪祭(sin offerings),也實現了預言。(「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羔羊。…他像羔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創世紀22:8,以賽亞書53:7】)

從人的角度看,耶穌的犧牲性死亡似乎是愚蠢的,但聖經宣稱這是神的充滿智慧的計畫。彌賽亞通過死亡戰勝/擊敗了撒旦,撒旦使人類一生都被死亡的恐懼所奴役。(希伯來書4:14-15;參看創世記3:15;哥林多前書1:18ff)別搞錯了,希伯來書4:14-15是深刻令人費解和矛盾的,與前面的經文類似。

另一個悖論展現在啟示錄5:5。彌賽亞耶穌被譽為「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有趣的是,就在下一段就使人們注意到耶穌被稱為「羔羊」(Lamb)(5次),與獅子的強大、王者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那麼,為什麼聖經一再用羔羊這個暗示著溫順和謙卑的稱號來讚美耶穌?基督謙卑地把自己交付給神,甚至到一個地步捨棄自己的生命。啟示錄5:9(和以賽亞書53:7)用羔羊的意象來描述彌賽亞,因為耶穌願意被殺,「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ransom)人來,叫他們歸於神。」

切羅基(Cherokee)人的一句諺語說,「當你出生時,你哭了,全世界都在歡呼…過你的生活,為了當你死時,全世界都哭了,你卻在歡呼。」(有趣的是,波斯人也有類似的諺語)。

所羅門王也看待人死「勝過」(better)人生,意味著我們可以歡欣鼓舞,期待來世有更好的生活。所羅門的一句至理名言是這樣的,「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傳道書7:1-4)

在所羅門之後的一千年,使徒保羅見證了來世確實「勝過」我們所知的世上的生活,「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1:21-23)

 

章節附註:*聖經中的救贖者和羔羊

神作為救贖者的真理(詩篇49:15)植根於嵌入在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中的兩個史詩般的故事:出埃及記的從埃及的奴隸身份中大批離去(Exodus),以及亞伯拉罕的試驗,神通過預備一隻羔羊來贖回他的兒子。在歷史的長河中,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一直非常艱難地理解神(真主)對亞伯拉罕的命令,也就是獻祭他的長子,這也闡明了大概是聖經中最令人費解的謎題。然而,要解開這個謎題,就必須仔細研究亞伯拉罕關於神預備羔羊的預言。事實上,羔羊的意象在先知們呈現的信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出埃及記12章、利未記4章、以賽亞書53章),然後在約翰福音1:29中施洗約翰的信息中達到定頂點,他指出耶穌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不僅如此,啟示錄中19次提到羔羊,這進一步強調了其重要性。約翰•吉爾克里斯特(John Gilchrist)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題為《以撒:天父之愛的倒影》(Isaac: The Reflection of the Father's Love)(https://answeringislam.net/Gilchrist/Sharing/05isaac.html),說明亞伯拉罕關於神預備羔羊的預言如何在耶穌基督身上得以實現。

正如希伯來書4:12中耶穌通過他的犧牲性死亡戰勝了撒旦一樣,基督徒殉道者也以類似的方式戰勝了撒旦,「因為那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弟兄勝過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示錄12:10-11)

 

附錄:缺少的一塊拼圖

這篇文章沒有提到罪,但任何對聖經有基本熟悉的人都知道,施洗約翰在宣佈耶穌是神的羔羊時宣告說,「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29)同樣,以賽亞預言,彌賽亞像羔羊一樣被牽到宰殺之地,「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以賽亞書53:4-7,參閱利未記第4-6章)

結論性邀請:啟示錄描述了一個天上的異象,使徒約翰在其中看到一大群殉道者,他們「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所以他們在神寶座前,晝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寶座的要用帳幕覆庇他們。他們不再饑,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這一卷書在第22章的結尾向讀者發出邀請,「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你會接受這個邀請嗎?如果你說「是的」,請寫信讓我(https://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clarke/contact.html)(中文請寫給dialog@ysljdj.org)知道,我很願意鼓勵你。

你可能還想閱讀《救贖的謎語:竿上的蛇》(Redemptive Riddle)(https://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clarke/redemptive_riddle.html)(中文 http://ysljdj.org/topic19/tc-19-103bt.html)一文,該文進一步探討了約翰福音3:14中奇怪的比喻中令人迷惑的含義,耶穌將自己比作摩西「舉起來」的蛇。更全面的解釋題為《從巨蛇到救主》(Serpent to Savior)(https://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clarke/serpent_to_savior.html)(中文 http://ysljdj.org/topic19/tc-19-103bs.html)。

《思考一句自相矛盾的諺語》的兩頁版本作為可列印的pdf檔(https://www.answeringislam.org/fileadmin/authors/clarke/paradoxical_proverb.pdf)(從後往前)。

除非另有說明,所有聖經引文都來自(中文)和合本。

 

這篇文章翻譯自Roland Clarke的在線文章「Pondering a Paradoxical Proverb」

https://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clarke/paradoxical_proverb.html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