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訓練的未來

南森·阿特(https://www.ministry-solutions.com/insights/author/nathan-artt

2024年2月21日

 

 

門徒訓練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但所有的教會都是為了完成大使命,即去使萬民作門徒,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教導他們遵守耶穌的一切吩咐。

換句話說,門徒訓練和造就門徒對耶穌來說非常重要。

拉里·奧斯本(Larry Osborne)將門徒訓練定義為邁出順服的下一步。尤金·彼得森(Eugene Peterson)將其定義為「朝著同一方向長期順服」。這兩個定義都很好,但歸根結底,門徒訓練是關於「成為」,而造就門徒是關於幫助人們成為門徒。這是一個身份認同和順服的問題,是邁向神呼召我們成為的人的問題。順服就是放下我們自以為是的人,放下剝奪我們目標的罪,以神創造我們的獨特方式變得更像耶穌。

門徒訓練是一個個人和集體的過程。造就門徒是教會幫助人們邁出順服基督的下一步的有意策略。

我們成為造就門徒的教會的目的並沒有改變,但隨著人們的行為和期望的改變,我們的策略也會改變,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實現造就門徒的目的。那麼,是什麼改變了呢?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人們最大的變化是從所謂的同步的事件(時間和地點)轉向非同步的期望(當我想要的時後想要什麼)。

 

例如,OneHope發表了一篇關於阿爾法一代(Generation Alpha)(https://onehope.net/wp-content/uploads/2023/03/Gen-Alpha-Report_Mar-9-2023.pdf)(2010年後出生的孩子)的文章,作為一個9歲和7歲孩子的父親,這篇文章讓我感到恐懼。簡而言之,阿爾法一代是真正的數碼原住民。如果您沒有時間閱讀這篇文章,以下是一些啟示:

 

  • 66%的兒童在5歲前擁有平板電腦
  • 阿爾法一代平均每天花2小時24分在螢幕上
  • 64%的人寧願成為YouTube上有影響力的人,也不願成為美國總統
  • 不到一半的阿爾法一代與父母雙親同住
    • 「只有1%的父母表示希望他們的教會事工與大流行病前一樣」

 

而且...現在人們平均每月只去一次教會。如果我們認為用現有的模式很難接觸到Z世代,那就等著瞧吧。

換句話說,在完全同步的模式下(每月帶孩子們去一次教會),孩子們每月有72小時在接受YouTube的門徒訓練(30天中每天2小時24分),而每月只有一個多小時在接受我們的門徒訓練。難道只有我對此感到恐懼嗎?

我從領袖們那裡觀察到的最有趣、最常見的觀點是,關注數碼參與的需要可能是「真實的」,但並不重要。它仍然不是教會整體策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一個由員工資源不足的人管理的專案,而這個人沒有建立數碼策略的團隊、財政資源或真正的工具。

阿爾法一代並不孤單。大多數人花在螢幕和YouTube上、聽有聲讀物或看Netflix的時間遠遠多於花在教會的時間。無論是攝入內容還是購物,非同步的活動已成為新常態。這是人們所期望的:

 

「我現在就要找到我要找的東西。」

 

我們該如何對那些不再認為時間和地點的事件具有相關性的一代人進行門徒訓練?我們是繼續試圖說服他們適應我們,還是我們想辦法去適應他們(哥林多前書9:19-23)?

我保證過我不會就我對門徒訓練的定義發表意見,但我們至少能在這一點上達成一致嗎:門徒訓練歸根結底是通過我們當地的教會使福音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每週去教會的人數。如果我們同意這一點,我們也就可以同意,我們不能要求人們每天都來教會,但我們可以用技術做的是每天把教會帶到人們身邊,幫助他們每天邁出一步,成為更像耶穌,實踐耶穌為他們設計的獨特目的。

我們最近採訪了新澤西州帕西帕尼液體教會(Liquid Church)的蒂姆·盧卡斯(Tim Lucas)和勞倫·貝卡里奇(Lauren Bercarich)。去年,Ministry Solutions Group幫助液體教會制定了數碼策略,蒂姆牧師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異象,那就是通過液體教會讓福音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把分散注意力的設備變成門徒訓練的設備」。結果如下

 

-        第一週就有1萬次應用程式下載

-        每週活躍用戶超過4千

-        在為期5週的禱告系列活動中,他們設定了收10萬份禱告並為之禱告的目標,最終收到了超過15萬份禱告

 

液體教會、十字路口教會(Crossroads)、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和其他正在實施這些每日門徒訓練(daily discipleship)的數碼化策略而不只是每週一次攝入(weekly consumption)的教會都發現到,這兩種策略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相互競爭的。也就是說,當數碼化策略專注於每日門徒訓練時,出席率和門徒訓練都會增長。

那麼,既然每個人的設計不是同樣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被呼召做同樣的事情,我們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我們幫助人們識別門徒的行為,而不是強迫他們走一條線性的門徒之路。

 

也就是說,如果人們真正在信仰中前行,我們希望他們參與的活動有以下幾個例子:

 

-        每天花時間與神在一起

-        禱告

-        慷慨:奉獻和服務

-        聖經閱讀

-        社群:我們共同成長

-        分享他們的故事

-        邀請

-        在空白處填上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

 

無論這些事情是什麼,我們都有機會使用技術來幫助人們走他們的旅程,如果我們不再把它作為每週一次的時間和地點的活動,而是專注於使用技術來滿足他們每天的需要。如果我們的應用程式是為日常門徒訓練而設計的,而不是為講道和奉獻而設計的,那麼會有哪些實用的方法呢?

 

-        每日引導的祈禱文

-        讓一個線上禱告團隊在整週期間為人們禱告

-        將講道系列分解為每日重點

-        小組的大綱,帶問題

-        根據孩子們在教會學到的東西,每天在餐桌上向他們提出一個問題

-        供配偶在21天內互相問的每日問題

-        可搜索內容:幫助人們在最需要的時候找到他們要找的內容

 

在過去十年中,我作為一家公司的所有者,在北美管理和資助了超過10億美元的教堂專案,在此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觀點。教會在建築項目上平均每個座位花費8,000到10,000美元。對於一個有750個座位的場所來說,這就是600萬到750萬美元。然而,當花費5萬美元造一個每天為成千上萬人提供服務、「座位」數量不受限制的實用手機應用程式時,卻遭到了強烈反對。這是為什麼呢?別誤會我的意思,建築物仍然非常重要,個人親身參與也是不可替代的,但難道我們不希望我們的人在一週內能夠在引導下接觸耶穌和彼此嗎?對於大多數教會來說,他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根本沒有提供任何層次的差異化體驗:講道可以在YouTube上獲得,佈告欄可以在網站上獲得,還有為那些沒有奉獻或已經奉獻的人提供的奉獻選項。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我們的使用率如此之低。

我相信,未來的教會將為人們提供一種整體的、協同的、日常的體驗,而不是一天、60-90分鐘的體驗。但數碼體驗會蠶食我們的個人親身體驗,對嗎?錯了。所有資料都表明事實恰恰相反。你在一週內每天與人們的相關度越高,他們就越想親自與你接觸。

 

 

這篇文章翻譯自Nathan Artt的在線文章「The Future of Discipleship」

https://www.ministry-solutions.com/insights/the-future-of-discipleship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